本報記者了解到,7月下旬,工信部迅速地展開了兩項年度重頭工作:網間結算調研和攜號轉網調研。而在9月中旬,工信部的內部研究報告已經初步完成,改變網間結算方式幾乎是板上釘釘了。
這兩項調研對于移動來說,都是絕對的負面消息。按照流出的新的網間結算方法,移動的手機用戶主叫聯通和電信的用戶,移動需要向后兩者支付0.06元/分鐘的結算費用,而相反的過程,移動只能收到0.03元/分鐘。攜號轉網更是如此。如果完全放開條件限制,近兩年處于過渡期的移動肯定會深受其害。所以,為了盡早拿到4G牌照,移動可以說是傾其所有資源,但這樣的犧牲是否值得?
從一些第三方機構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,即便牌照年內發放,參照3G的發展速度,移動能夠全面商業化TD-LTE的時間至少將延至2015年初。這意味著近三年內,移動的凈利潤負增長已成必然。
在韓國,超過60%的用戶已經使用了4G服務。但今年上半年,韓國運營商LG U+發布的2012年Q3財報顯示,由于LTE市場營銷費用大幅增加,同時增值服務收入偏少,使得該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現凈虧損。另外兩家運營商同樣壓力巨大,SKT業績大幅下滑40%,KT的會長李錫采在某非公開場合甚至說“4G徹底失敗”。
而且,上半年熱炒的“微信收費”問題對移動內部的震動是巨大的。據一些內部人士透露,移動現在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在拿到4G牌照之后,如何完成自身的轉型。移動并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去化解OTT在3G時代對它的沖擊,而在4G時代,它所面對的挑戰將更加大。
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接受采訪時稱,運營商已經進入流量經營時代,流量迅猛增長已經成為運營商新增收入的最主要來源,電信運營商必須考慮實現商業模式的轉型,以實現從語音經營向流量經營的轉變。
移動很難快速地結束這個過程,而且必定會有更多的、諸如騰訊這樣的OTT向它發起挑戰。可以想象的是,在未來幾年,移動仍將繼續在這場戰爭中處于“守勢”。所以,從這個角度講,移動缺的不只是一張牌照,它需要的是一個更成熟的網絡。
(完)
-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20日12:24:37
-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jmhhq.com/12239.html
- 科技
- 新聞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