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誕節這個西方的傳統節日,如今已經成了國內各大電商、商場的促銷噱頭。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營銷戰中,電商和傳統零售業依舊成為了戰場的主角,面對這場圣誕商戰,消費者錢包將被誰掏空?是越來越咄咄逼人的網店,還是不甘示弱的實體店?
在經歷了“雙十一”、“雙十二”等一系列造節促銷之后,各大電商把圣誕促銷信息放到了最明顯的位置。筆者登陸天貓首頁,圣誕促銷的宣傳立刻進入眼簾:“天貓圣誕季,百萬份好禮,300積分搶兌”;進入蘇寧易購網站,第一眼就能看到“圣誕狂歡手機電腦相機爆款五折起”的促銷宣傳;再看國美,“圣誕狂歡進行時,最高送600元現金券”也正在火熱進行中;而京東商城也誓將“家電跨年盛宴,低價最后瘋搶”進行到底。
面對電商樂此不疲的促銷,傳統零售商在圣誕消費季的“最后一搏”也擺出不甘示弱的架勢,充分利用實體店的便利性,從消費娛樂化需求出發,多種重視體驗感的創新模式層出不窮。筆者觀察發現,為增添圣誕節氣氛,京城各大百貨商場都在舉辦不同主題的圣誕活動,并且紛紛耗費巨資打造個性圣誕景觀設計攬客,在借圣誕節提振銷售的同時,強化了自身主題定位,這也說明目前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。
筆者認為,電商和零售實體店并非水火不容,而是長期共存的兩種業態。在此背景下,實體店和網店的經營模式、服務理念大可以互相借鑒、融會貫通。實體店未嘗不可以更快捷更便捷一些,未嘗不可以送貨上門,也未嘗不可以開設網店,拓展遠程服務領域。同樣的,網店也可以在體驗性方面有所突破,甚至于必要時配套開設實體店。
在良性競爭并逐步走向融合的局面下,無論是電商的火爆還是傳統零售企業的快步調整,其釋放的都是積極信號,這將促使未來我國內需市場有著較好的預期: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,11月份消費市場繼續保持平穩加快發展態勢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當月超過2萬億元,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11.8%。1-11月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13%。商務部預計,今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3%以上,明年一季度消費形勢依然看好。
(完)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