騰訊迅速做出了反應,在6月1日,封殺所有“小冰”。根據騰訊的公告,封殺“小冰”的主要原因是接到用戶關于“小冰是否泄露隱私”的大量詢問,經過微信團隊查證之后,“微軟小冰”存在模擬用戶操作、誘導用戶拉群、批量注冊垃圾賬號等違規行為,為了保護用戶體驗和安全,微信團隊依照平臺規范對此事進行處理。
以往反應緩慢的微軟,這次一反常態,在被封殺后的兩天里,連發多封公開信,回應騰訊。
面對技術安全的爭議,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在6月2日回應稱,“小冰”采用比微信本身更加嚴格的隱私安全保護機制,其人工智能語言全部來自公開的搜索引擎網頁信息和智能語言組合,不涉及任何聊天記錄信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微軟方面在此前的聲明中表示:“上線伊始,騰訊公司即與我們建立了溝通渠道。本著共同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好體驗的愿景,我們建議可采用任何形式的合作。” 但騰訊方面未予回應。溝通無效情況下,在微軟總部領導全力支持下,小冰5月29日強行上線。
對此說法,騰訊方面予以否認。騰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,“在小冰產品上線前,微信團隊方面一直沒有收到微軟方面的溝通需求,產品上線后,微軟至今也沒有直接與微信團隊建立溝通的渠道。”
而3日,騰訊微信方面再次做出回應,稱已經全面禁止微軟“小冰”在微信平臺上運營,騰訊在聲明中強調,“微信是一個基于熟人關系鏈的溝通平臺”,但目前“人工智能技術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,此類產品的運營方式嚴重損害了用戶體驗,對用戶信息安全也造成了極大的隱患。”并表示“騰訊自己也不會開發類似的產品”。
原來是利益分配沒談好
“騰訊這么緊張,是因為小冰通過學習觸發的諸如‘訂餐’、‘購物’等功能,會觸及到騰訊的利益,這是一個入口之爭。”一位不愿具名的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,問題的關鍵在于,微軟在推廣“小冰”之前沒有與騰訊充分溝通,也沒有去談相關的利益分配,直到“小冰”上線后才開始交流。
事實上,“小冰”研發團隊相當年輕。據了解,除了章澤天,“小冰”團隊另外還有1名“90后”實習產品經理,以及數名“80后”、“70后”產品經理。
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看來,微軟這次具備“互聯網思維”的年輕產品團隊并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的平臺經濟思維,必須給平臺商充分的利益,將利益雙方捆綁后,平臺商才會敞開合作大門。
-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6月10日13:39:49
-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jmhhq.com/24219.html
- 科技
- 新聞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