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到處罵人,再到被人亂罵,羅永浩和錘子的故事一直和罵聲脫不開關系,以至于很多時候我都會產生一種錯覺,羅永浩并沒有做手機,而是在和人打嘴仗。我個人對罵人打仗沒有什么興趣,但是我對錘子的故事很有興趣,因為我發現了一些真的值得其他手機廠商學習的東西。
情懷、個性和理想主義的確有市場
一直以來中國都不是一個喜歡情懷,歡迎個性的國度。在我們的文化中儒家內斂溫和順從的部分總是主導,因此崇尚的也從來都是腳踏實地,不歡迎理想主義。但這真的是所有人的愿望和想法嗎?羅永浩和錘子的故事告訴我們,似乎不是。
羅永浩關于手機的很多想法和評價完全不切實際,如果你是一個現實主義者,當然覺得他在扯淡;如果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,就不那么覺得了。事實告訴我們情懷是能夠讓別人買單的,羅永浩能夠引起那么多的關注就是最好的證明,換句話說,我們可以認為這個社會中理想主義者多了起來。
不僅如此,羅永浩的行事風格和為人處世完全與傳統價值觀不符。他太個性、太張揚、口無遮攔,不留情面。但就是這樣一個人,依然獲得了不少的支持,這就說明,傳統價值觀不再是這個社會的絕對主流。
因此希望國產廠商在做手機時,可以帶一些理想,帶一些情懷,甚至帶一些個性。千篇一律的設計看夠了,能不能不要再做了。把別人的東西直接拿來抄一個太無恥了,能不能不要再干了。總在談屌絲、低價是不是太無聊了,能不能整點高大上的?來點有意思的東西吧,中國不僅僅只有屌絲市場而已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