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致力向大陸以外市場擴張的小米遇到了麻煩。近日,小米接連在臺灣市場出現“丑聞”,先后曝出“虛報銷量”和“私自上傳用戶數據”問題。
在臺灣市場,小米復制了曾于內地大獲成功的營銷模式,然而這些方法在市場環境更為成熟的臺灣卻顯得“水土不服”。
在大陸市場,小米同樣連獲“差評”。紅米手機銷量喜人,用戶卻紛紛吐槽“死機是正常現象”,甚至出現了不少“如何克服紅米死機”的教程。此外,小米一位員工在社交平臺“奚落”諾基亞被裁員工,也引發了外界的指責。
連獲“差評”,小米遭遇“長大的”煩惱。小米一直在爭議中成長,此前針對小米的吐槽也常有,但對于這家當時“非主流”的手機廠商,多數問題被外界忽視。
2010年,小米拔地而起,如今小米市值已達“數百億美元”,有數據顯示,其已經成為國內市場銷量第二的廠商。隨著身價與影響力的提升,外界對于小米的要求變得更為“嚴格”,“差評”也由此愈發顯眼。
小米在臺灣市場“水土不服”
正在向海外擴張的小米遇到了麻煩。
近日,臺灣媒體報道稱,小米手機未經用戶同意上傳用戶數據,存在泄露個人隱私風險。這一消息引發了小米用戶的恐慌。
臺灣媒體援引芬安全(F-Secure)的測試報告指出,小米手機會將手機號碼、IMSI(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)、IMEI(國際移動裝置識別碼)等用戶信息回傳至小米服務器。
測試報告指出,用戶電話號碼等信息沒有加密,而是采用明碼傳遞,其中存在的隱患是,具備相當電腦能力的技術人員,可以利用監聽手段在同一網絡環境中直接獲取用戶電話號碼。
此后,小米公司解釋,臺灣媒體所報道的“個人隱私泄露”事件,涉及一項名為“網絡短信”的服務,而回傳手機號碼、IMSI、IMEI等,是用來檢測手機的在線狀態,以正常使用該項服務。
-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4日13:52:08
-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jmhhq.com/27665.html
- 科技
- 新聞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