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點在一份中國移動內部11月發放的4G商用策略通知中,已經獲得證實。兩類用戶被作為搶奪的重點:“異網高價值客戶”和“網內高流量客戶”。前者的重點是從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網中搶奪“ARPU超過100元、月均流量超過100M”的用戶,而后者則指網內流量在50M以上的客戶。
在資費方面,韓國、歐洲及美國的運營商做法各不相同,比如,韓國和部分歐洲運營商在4G時代會提高資費起步門檻,從而提升ARPU值、提振業績,而美國的一些運營商則采用與3G基本相同的資費并靠大規模終端補貼,推動用戶由3G向4G快速過渡。
大幅提高資費標準對中國移動而言并不明智。假如資費不具有吸引力,用戶還是沒有換號的動力。應用開發者朱連興說,他現在使用的聯通套餐是每月260多元,流量每月1.5G,而移動4G 200多元的套餐也不過提供1G的流量,他認為還不足以吸引其離開成熟的3G系統。
但至少在2014年年底前,中國移動尚不會采取過于激烈的價格戰,相對于同檔次套餐內流量較現有3G套餐增加;到2015年才會逐步放低資費門檻,加速客戶規模拓展。
假如把目光移向傳統運營商所構建的生態系統,中國移動在4G時代的情況要比3G好得多。
與3G時代中國移動先要建設網絡,再去吸引終端的情況相反,4G時代,終端商表現出了主動性。“現在是終端在等網絡,”一位三星中國區熟悉運營商的人士告訴記者,“移動的用戶數使它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一個參與者。4G我們得緊跟移動的節奏。”
相對而言,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對4G的積極性并不那么高。
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曾明確表示,聯通在4G將走FDD-LTE的路徑,從WCDMA升級上去的成本不高并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,而另一個聯通并不急于上4G的原因則是它目前的3G網速已經能達到42Mbps,和移動TD-LTE網絡“相差不多”。不過在4G發牌的第二天,感到危機的聯通就馬上為老用戶發送了一個500M到4G的流量優惠。
相比之下,中國電信被認為形勢最嚴峻,既缺乏充裕的資金,也沒有可輕易升級的網絡基礎。不過正如洪岑維所說,中國電信會得到高通的通力支持,因為它是高通在全球最大的CDMA客戶之一。
想要扳回一局,中國移動必須搶先一步行動,盡早讓它的4G與對手的3G進行競爭,只有這樣,才能獲得上述的那些反轉優勢,從而讓用戶回心轉意。
-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2月17日13:02:25
-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jmhhq.com/15153.html
- 科技
- 新聞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