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已過深秋來臨,養生保健至關重要

生活道理評論1,617閱讀模式

十月國慶中秋八天長假天氣很完美,陽光一路相伴,幾乎讓人忘記快到深秋季節了。節后上班首日的5時12分,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“寒露”到來。寒露以后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秋天,正如諺語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腳不露”,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要繼續穿涼鞋了,所以,大家可以把涼鞋、短袖等洗干凈并收拾起來。關于寒露的習俗有吃螃蟹、收拾夏裝等。

  從古到今,寒露對于辛苦了一年的農民來說都是一個喜悅的、豐收的節氣。每年10月8日或9日,當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為“寒露”,晝暖夜涼,晴空萬里,對秋收十分有利。古人把“寒露”稱為“秋收節”,有諺語為證——“寒露時節人人貯,種麥、摘花、打豆場”、“寒露時節天漸寒,農夫天天不停閑。”

  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:“一候鴻雁來賓;二候雀入大水為蛤;三候菊有黃華。”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;深秋天寒,雀鳥都不見了,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,并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,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;第三候時,菊花已普遍開放。寒露時節,萬物隨著寒氣的增長,逐漸蕭條衰落。在自然界中,陰陽之氣也逐漸轉變,陽氣漸退,陰氣漸盛。在養生方面,我們要使體內的生理活動順應自然界的變化,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。根據四時養生中強調的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的原則,寒露時節必須注意保養體內的陰氣。

  金秋之時,燥氣當令,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陰,如果調養不當,人體會出現咽干、鼻燥、皮膚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。所以暮秋時節的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。具體地說,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,根據個人的情況,適當多食甘、淡、滋潤的食品,既補脾胃,又養肺潤腸,防治咽干口燥等癥。

  繼“白露身不露”之后,又到了“寒露腳不露”的時節。與白露相比,寒露的寒意光從字面上就更進了一步。古人把露作為天氣轉涼的表征。每逢“寒露”,家庭主婦們可以把家中所有的涼鞋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,防寒從腳部開始。另有諺語云“吃了寒露飯,單衣漢少見。”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凈收納,來年再穿。

  每年寒露節氣都會買螃蟹蒸著吃。俗話說“寒露發腳,霜降捉著,西風響,蟹腳癢”,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“正”了。“九月團臍,十月尖”,眼下雌蟹卵滿、黃膏豐腴,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,等農歷十月以后,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。不過,現在正是柿子最好吃的季節,要注意螃蟹忌與柿子同吃,以免生成胃石。

  ‘寒露’時節的很講究養生,這時候容易出現秋燥癥狀,要多吃些梨、銀耳、百合等,早晨起床后喝杯蜂蜜水。此外,“精神調養”也不容忽視,由于氣候漸冷,日照減少,風起葉落,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,易產生傷感的憂郁心情,因此要保持樂觀豁達之心。8日5時12分迎來寒露節氣。此時節,天氣由涼轉寒,很多人都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,也就是“秋乏”。保證充足睡眠、多食堿性食物和適當多運動可驅“秋乏”。

  寒露時節,秋高氣爽,氣候宜人,許多人都會感到四肢無力,懶動懶言,睡眼蒙眬,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來。為什么人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?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,人的皮膚濕度和體溫升高,由于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,腸胃功能弱化,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增加,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調節,人體過度消耗了能量,失去了較多的“老本”。

  進入秋季后,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,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,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,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,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,這就是人們常說的“秋乏”。

  當一個人缺乏旺盛的活力時,勢必影響工作和生活。那么如何克服“秋乏”呢?許多人誤認為可以用不動或多睡來克服,這不是消除“秋乏”的方法。相反,會越睡越困。克服“秋乏”應該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,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針對性的合理調整,包括起臥、飲食和運動等。

  其中,睡眠要充足,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,以適應“秋乏”;多吃些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,如西紅柿、茄子、柑橘、柿子、馬鈴薯、葡萄和梨等,這些食物的代謝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,使人體盡快消除疲勞;秋季天氣舒適,適合戶外活動,打打球、練練拳、跳跳舞等,都能有助于擺脫“秋乏”困擾。

  夜晚,不再是涼風習習的納涼之夜,而是略感寒意。隨著氣溫不斷下降,感冒的人多了起來,而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,尤其要注意保養身體了。

  此外,寒露到,菊花遍地開放。重陽節將近,又是一年里登高、賞菊的好時候了。

  多飲枸杞菊花,少食柿子

  俗話說:寒露收山楂,霜降刨地瓜。寒露柿紅皮,摘下去趕集。

  最近,下沙的菜場、超市和水果攤上,都能見到這兩種寒露上市的果子,打聽了一下,方柿3元一斤,月柿6元一斤,脆柿子7元一斤,山楂7元一斤,大型水果店的價格相對實惠。不過,愛吃柿子的市民們要注意了,切勿貪吃柿子,多吃易得胃柿石癥。柿子里面有鞣質、果膠和樹膠等各種不消化的成分,尤其是生的柿子里含量很多,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鞣酸,特別容易引起胃柿石癥,最后要動手術才能治療。

  說起這個時節的養生,建議大家可以多飲枸杞菊花茶,古時人們會用寒露后新上的枸杞泡澡,這樣做可以使人光澤不老。如果你嫌麻煩,就泡上一壺酒或茶,每天堅持喝,也能起到“和顏悅色”的作用。

  寒氣漸重,心腦血管病情多起來了

  昨天是雙節長假的的第三天,醫院的輸液室里病人不少,大多是感冒、發熱患者。這幾天白天氣溫都在25度以上,而到了晚上明顯偏低,穿一件外套還是會被風吹得發抖,如果晚上睡覺只蓋一條毯子,那就逃不出感冒這一局了。

  假期里,很多三甲醫院內科急診室平均每天要掛出五六十個號,發熱38度以上的病人有3個,多數都是傷風感冒引起的。提醒大家,這段時間最明顯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高起來了,昨天早上就有一位50多歲的市民突發腦溢血。天氣冷了,如果家里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的病人要特別注意。

  針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突發,建議:一要按時吃藥,二要注意保暖,三要勤測血壓。夏天的時候血管擴張,血壓比較好控制,但冷空氣一來,血管收縮,容易使血壓增高或是影響心臟血液的供應,要特別警惕那些血壓忽高忽低的病人。如果你家有中老年人,要記得自備一個血壓計,或是經常去社區醫院量量血壓。

  寒露不能露腳。民間有句諺語叫“白露不露身,寒露不露腳”,這句話是說,白露時節的時候,老人和小孩子就不要赤膊了,而到了寒露的時候,就要注意足部保暖了。因此,老年人要注意穿上保暖性好的鞋襪,腳踝部也不要露在外面。每天晚上要養成用熱水泡腳的習慣,因為腳離心臟最遠,血液供應較少,熱水泡腳可以使血管擴張,改善腳部的血液循環和組織營養,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。還可以減少腿部酸困,有助于睡眠。

  口腔潰瘍根在脾胃秋天天氣干燥,很多人容易出現口腔潰瘍。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口腔潰瘍反復發作,這在醫學上叫“頑固性口腔潰瘍”。口腔潰瘍發作的時候讓人疼痛難忍、寢食難安。其實,對于那些口腔潰瘍容易反復發作的人來講,它表現的癥狀雖然在口腔里,但真正的病根兒卻在脾胃。很多患有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人,由于脾胃的運化功能較差,脾臟比較虛弱。中醫認為,“脾主運化水濕”。當脾臟運化水濕功能較差的時候,就會造成口腔中水濕泛濫,這時候就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溫床。所以,很多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人,胃病好一些的時候,潰瘍癥狀就減輕或消失了,胃病重的時候潰瘍就重了。所以,對于頑固性口腔潰瘍病人來講,不僅要吃一些清熱的中藥,如生地、黃芩等,最根本的還要把脾胃功能調理好,這樣才能把病根兒祛除。另外,對于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來講,秋天要盡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、熏烤類食物,以免病情加重。

  百合蓮子多潤肺寒露以后,天氣少雨,風也逐漸多了起來,很多人會感覺到咽干、皮膚干燥等,這主要是因為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所致。因此,要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。很多人都不理解,到底什么食物有滋陰潤肺的作用。其實記起來非常簡單,現在市場上賣的時令食物就是最好的滋陰潤肺之品。如紅棗、山藥、蓮子等。現在大街小巷很多地方都賣的有蓮蓬。買幾個,剝一些蓮子,回去熬粥喝,效果特別好。有一道粥,叫百合蓮子粥,選百合30克、大棗10枚、蓮子30粒、粳米適量,做的時候先把蓮子煮上幾分鐘,再把百合、大棗、粳米等放到鍋中煮沸,然后換成小火再熬上一段時間即可。喝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一些冰糖,這道粥不僅可以滋陰潤肺,還可以健脾胃。

  寒露過后養生須防秋病寒露是深秋的節令,在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“寒”字。如果說白露是炎熱向涼爽的過渡,寒露則是涼爽向寒冷的轉折。寒露以后,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,各種疾病極易流行。

 
  •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2年12月9日14:10:48
  •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:http://www.bjmhhq.com/2122.html

發表評論

匿名網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確定

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